红旗渠(五)

2019-05-29 09:00:12 0 0

点击上方蓝字“魏言税语”一起分享税收带给我们的思考

你真的不能不佩服林县人的精神,为了生存,为了让子孙后代不再为水而痛苦,他们走向了太行山。


据说当时有十万人上山修渠,而当时林县只有五十万人,也就是说林县有五分之一的人上了山,而这些都是林县的精壮劳力。有男,也有女;有夫妻,也有父子;有兄弟,也有姐妹。“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一切都是为了该死的水。


上山了,条件是艰苦的,没住的住山洞,吃不饱挑野菜,再怎么的总比待在家里挨饿强。


修渠仅靠热情是不行的,还要有技术,但那个年代,老百姓大多数是文盲,小学毕业就是文化人,能搞测量、计算等等的技术人员可谓凤毛麟角。


当时,正是大跃进放卫星的时候,人们相信“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更相信“人定胜天”,所以,胸中会激荡起战天斗地的豪情,就如同那些后来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相信“广阔天地一定会大有做为”一样。“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早己响彻大江南北。 林县人就是带着这样的激情硬上红旗渠项目的。


不过,林县人是幸运的 ,修渠要技术,但并不是高精尖,只要懂点测量技术就可以,而他们中恰恰就有这样的人。全县有水利技术人员28人,最高学历为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生。


吴祖太就是技术人员中表现最为出色的一个。在修建红旗渠中,他是一个技术骨干,在短时间内拿出了第一本蓝图——《林县引漳入林灌溉工程初步设计书》,最终完成了定线测量和设计,为林县修渠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他在王家庄隧洞塌方中,英勇牺牲,为红旗渠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Hello,伙伴们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