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财务共享的先行者和资深实践者,她选择跳出自己给自己挖的坑,去前端做业财融合

2019-02-21 11:34:47 0 0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财务智能化,财务转型、中年危机,老会计何去何从频繁出现朋友圈、各类自媒体,原本就易焦虑的Elsa虽然表面每天还是淡定如常,但经常惶恐不安,她焦虑不知道时代的巨轮何时会碾压到自己,尤其是在这样的经济寒冬下。回顾近十年的职业心路历程,Elsa想没有比迷茫这个词更能准确表达心境了,过早过长的经历财务快速信息化,思维不自觉的刻板僵化,温水中的青蛙看似在舒适区却时时想摆脱,当挣扎跳出时又发现为时已晚,一下子就进入那个传说中的中年危机。




一、裸辞在家备考初级


因为当年高考失利在数学上,分数不及文科学分的一半,Elsa内心里对涉及计算的学科就很抵触,不巧又听家人的建议选了会计专业。Elsa自认为不是很聪明的那种人,涉及计算的反应都会慢半拍,就不温不火的学习和毕业。


选择工作时,Elsa并没有像身边同事那样,或者是选择进入银行做个合同制的柜员,或者是直接从出纳做起,而是浑浑噩噩的选择了行政类的岗位,轻松但是繁杂。过了职场新鲜期之后,她心底隐隐约约会有这样那样的不满,觉得自己有财会背景,为什么不选择会计这种技术工种?


正好也有别的不顺心的事驱使,Elsa为了自己的转行财会的目标决定裸辞在家备考初级。后来家人介绍Elsa去了一家中小型制造企业,这家公司盈利规模还可以,财务科室人员设置也比较简单,总账税务+出纳+往来。原先的会计年纪比较大,有些事情能交给Elsa做的,也愿意直接交给她做。当Elsa回归财务工作很是欣喜,也愿意虚心学习,如同一个海绵,疯狂的吸收各类实操知识,从最简单的填写支票开始,到申领发票,开具开票,报税,办理退税资料,再到后期的制作凭证,装订凭证,供应商对账,盘点等等,除了成本核算,其余简单的财会工作几乎都在做,就在那段时间Elsa也考完了初级。


在这家公司磨炼一段时间后,Elsa又跳槽去了一家规模比较大的连锁商业公司做出纳。公司发展很快,但是掩盖了很多的管理问题,近一年的凭证都没有装订,财务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规范事项。Elsa工作的那段时间还经历了税务稽查,那段时间还经常风闻附近的哪个哪个公司财务经理被抓了,会计也被带走了。这种巨大的恐惧心理下Elsa再次起了跳槽的念头,这次跳槽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去大型正规公司做个普通会计


就是这样的一个念头,却对Elsa后期的职业规划产生了巨大的转变。


二、八年财务共享中心时光


Elsa如愿进入了一家大型集团公司,她永远都记得入职第一天的感受,财务机构相当庞大,接近五层都属于财务中心,明亮的落地窗,整齐体面的工作服,双屏电脑作业,每一点对于初进大公司的Elsa都是一种视觉上的刺激。很多年前财务共享理念还不像现在这么广为人知,也不像现在业内人士一提到财务共享,第一反应就是财务工厂和机械作业。当时的Elsa就在那样的视觉冲击下开始在财务共享中心的八年抗战时光。


初进财务共享,Elsa主要制作某一类型凭证,这类凭证借贷都相对简单,并且在当时公司已经基本弱化了手工记账,而是直接通过电子传输的单据,核对无误后点击自动生成凭证,而另外对于逻辑清晰的凭证,后端早已固化凭证流,会计只需要核对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差异,跟进解决业财差异,并出具对应的调节表。对于一部分逻辑不够清晰需要职业判断的业务,虽然暂时还需手工记账,但会将这类的流程纳入流程优化范围,逐步取消需要职业判断的过程,而是将其中可以梳理出的规则交由系统自动完成。


财务共享的工作是枯燥单一的,并且后来中心开始推行绩效考核,即将所有的会计作业记录进行区分,根据作业难易程度,梳理对应的绩效指标,由员工填写,中心根据每个员工的绩效完成情况安排派工,多劳多得,绩效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工作却越来越简单,大量重复性的工作都开始逐步进行信息化操作,而Elsa的工作更多的是为系统服务,进行各类的场景梳理,流程梳理,推敲各种可优化空间。


但在当时的环境下,Elsa并没有想过要离职,加班虽然很多,但实际上这是作为舒适区存在的,财务共享年轻人较多再加上绩效压力大,相对人际关系反倒没有像其他大公司那么复杂,大公司良好的工作环境及背景还是迷惑了Elsa。因为工作表现相对不错,Elsa升职为管理岗,开展团队管理工作。财务共享的工作压力是巨大的,不管是作业岗还是管理岗,每天的工作时间基本就是10小时起步,忙时基本都是每天11点到家,更有甚者这样滚轴加班的情况会连续几个星期。琐碎高强度的工作再加上逐步提升的工作职位,让当时的Elsa虽然有考证的意识,但是却没有强烈的学习进取心,即使已经到考中级的年限,却迟迟只是报名无法坚持看书赴考。


上层的管理理念是打造强标准化流水作业团队,通过编制各种标准化手册去固化会计作业步骤,减少人为判断。团队管理重心都是绩效、流程、手册,这样重绩效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自然也会大量的人员流失,但同样的也补充大量各类的应届毕业生,由于大量标准化手册的存在,现有的工作基本上能很快上手。




这样八年的经历,Elsa始终觉得财务信息化是以牺牲个人发展为代价的,越到后期她越能感知这样的结果。集团发展越来越快,人越减越少但工作越来越多,大量重复性繁杂的工作会让人越来越少思考,再跳槽的竞争力也很弱。Elsa听说很多资深的财务中高层人员直言不建议聘用具备共享背景的财务,她心理确是相当焦虑的,一方面感觉自身的竞争力不足,另一方面越来越远离专业财务工作。


三、不能前进后退那就横着找出路


Elsa极力申请了去调去外地新成立的子公司,财务岗位大多是新人。在那样全新的环境里,Elsa反而边摸索边学掌握了不少专业知识,她认为很搞笑的事情在进入会计行业很多年之后才真正接触了报表。


在摸索学习一两年后,因为集团要将子公司财务工作上收共享,Elsa终于有了再跳槽的念头,再次重新进入就业市场,赫然发现外部也早是拼证的年代。初级会计取消后,中级会计证书居然成为了会计岗位的敲门砖,大把的同行都早已考完中级的同时又通过了注会几门,而Elsa无疑是弱势的,就业的压力和对于现有环境的不满使得她赶紧努力考到了中级证书。经历了找工作的尴尬后,Elsa算是唯学历唯证书论者,也非常尊重、羡慕那些拥有名校背景并且持续学习持续成长的伙伴,能够专心学习并获得良好结果她觉得也是能力体现的一种。


对于30多岁的Elsa来说面临尴尬的局面,普通会计岗不需要Elsa这样的“资深”员工,经理岗专业能力也并不够,并且她自己感觉专业底子并不扎实。最终Elsa不得不选择了集团财务共享公司,尽管已经厌倦但饭碗还是要保的。Elsa经常思考自己内省的太晚,年轻时比较任性不知道好好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在该努力的时光好好考取好的学校,而在工作时只能低头埋坑,不知好好规划,也不知道持续提升自己的重要,困境中多次辗转苦苦挣扎多半源于自身无能。




多番思考下Elsa开始转换思路,想到既然财务智能会逐渐替代人工核算,为什么还是钻牛角尖去求财务会计工作呢?现在各种推行业财融合,为什么不努力去转向这样的职业方向?从业务前端去挖掘财务发展的空间,最终财务还是作为业务支持服务存在,而相对的非管理业财岗位门槛她也够的上,关键是个性还比较善于沟通,也许是个发展的方向,就这样Elsa申请转岗到了业财岗。虽然现在工作沟通也多,也比较基础,但在这样的一个时间点,也许是唯一的选择。


懊悔不能改变现状,仰望大神也不能让自己变成那样的人,所以只能站在现在,不要让未来变成过去Elsa给自己的计划是想追上身边人的步伐开始,每年通过注会两门;工作中钻研业务了解业务前端,了解行业市场。她庆幸自己能走出最难的那步,对未来不抱最好的希望,但也不想因为年纪去放弃自己。


人到中年方知时间知识的可贵,不知道是一种悲哀还是庆幸。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的踏实中,往往会丧失了真实,错过一次次内省的机会。陈腐的日常,会给人一种盲目的恬然和饱足,只有生活的暗涌,才能帮你洞察内心。



来源:雷哥职场访谈,作者:雷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