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注册选择小规模还是一般纳税人”,“2018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前如何合理避税”。 觉得比较典型,小编特意来讲解下:
公司注册是选择缴规模还是一般纳税人?
小规模和一般纳税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增值税的计算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增值税计算和缴纳。
有“小规模”的存在,一方面是为了有些企业核算不规范,没法清楚核算出来进项税和销售额;另一个原因则是给小微企业政策优惠。而节税更是很多小企业想优先选择“小规模”的原因。
公司在选择时到底注册为哪种形式,首先会有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总结下来主要有三点:
一般纳税人转为小规模纳税人有很多要求;
营业额超过规定标准不能选择小规模纳税人(多数时候,会选择拆分主营业务,注册成多家公司来解决,但影响公司整体业务的夸张,公司想要做大的话,这样很受限制);
下游客户如果要求16%的增值税专票,不能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这个多数情况下还是可以跟客户协商,在价格方面给予优惠,通常还是能过去的,除非是有公司的财务制度要求非常严格)。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则是要测算实际的应纳税额,相当于是做定量分析。从节税的角度,我觉得有两点需要稍微注意。
1、毛利偏低的业务可能不适合用小规模。
模拟一个比较简单的场景,A公司的营业额是500万。
按照小规模3%的征收率 ,增值税 = 500万 * 3% = 15万。
如果是一般纳税人,15万的增值税,用16%的税率,增值额 * 16% = 15万,增值额 = 93.75万,对应的采购额 = 406.25 万。
也就是说,只要你的采购成本大于 406.25万,那么用一般纳税人,税额会更低。
以上是基于16%的税率,在办公用品等采购项可以抵扣的进项税的情况下,实际需要缴纳的增值税会更低。当然,前提是能够从采购那边拿到可以抵扣进项的发票。
2、资产租赁服务类业务可能不适合用小规模。
以一个电脑租赁公司为例。电脑的使用寿命大概是3年,因为有损耗,通常每年都会更新一批。假设100万的租赁收入。
按照小规模3%的征收率,增值税 = 100万 * 3% = 3万。
那按照一般纳税人16%的税率,销项税 = 100万 * 16% = 16万。
3万税额对应的进项税是 13万,按照资产采购16%的税率,需要的采购额是:13万/16% = 81.25万。
也就是说,只要每年公司采购额大于81.25万,就是一般纳税人更划算(这里其实还有简单模型可以测算100万的租赁收入,大概需要多少采购量支撑,相对要复杂,就不做介绍了,有兴趣的朋友也欢迎交流)。
多数情况下,小规模纳税人相对一般纳税人,还是有很多优势,但也有一些特例。所以在选择时,重要的还是对公司未来的业务,盈利情况,营业额等有一些提前的预计,并测算增值税税额,才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这或者也是财务的价值所在。
汇算清缴怎样对利润加工?
年产值只有200来万,会计财务知识浅,造成账面利润有30多万,该怎么办?
15%的利润率,大概是上市公司里的房地产行业差不多,没有高端白酒像贵州茅台那样高,但比很多制造业公司要高。如果是上市公司,一般都希望利润率要高一点。业绩好看,股价也能好看。
但是对小微企业来说,每一笔钱都很重要,所以,怎样合理减少利润,少交乃至不交所得税,是很多小微企业在年底做所得税汇算时,最关心的问题。
基于我的一些经验,觉得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1、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1月9号刚出台了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0万的企业,实际税率调整为5%。按照最新政策,30多万的利润,大概是1万多的所得税,也不算特别高。即便是2018年不能享受优惠政策,在2019年还是很值得期待的。所以,如果不是利润真的高得离谱,老板您要不就放过财务部。
2、补做有正规票据的业务,抵减利润
已经到了2019年1月,再开票肯定行不通了,但可以再找找2018年的合法票。
比较好用的是个人类的票,比如飞机票,这个只要行程单就可以报销;出租车的票,可能量不大,但也有杯水车薪;燃气费发票或者话费发票,这个一般是电子票,可以再打出来(不考虑个税的问题哈)。
如果有以前员工开的餐饮发票没给报的,也可以拿来再报掉。至于最后钱归钱,老板可以看着调整嘛。
总之就是尽可能地找到正式的发票,通过报销的方式进到费用里,就可以正常税前扣除。预提的费用,或者白条类的业务,可以让利润便小,但税前是不能扣除的,所以没用。
3、补做税法允许的一些无票成本,抵减利润
这个很多朋友都会想到固定资产的折旧,这是非常有用的思路,通过折旧政策变更,可以多出来很多折旧。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的是存货成本(可能不是所有行业都适用),通过存货计价方式上的一些处理,可以让当期成本发生变化,这个对成本会计来说,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另外就是应收账款坏账和资产报废,在符合条件,并进行备案的情况下,这部分损失是可以作为税前抵扣的。所以,可以让财务上巴拉巴拉账面的资产,是不是有质量已经比较差,可以处理的资产。还有就是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平衡,如果有未入账的亏损业务,可以补做无票收入,计提增值税,但利润就降低了。
以上这种方式,其实是考虑到2019年有税收优惠政策,所以将成本提前确认,延后纳税时间。否则,从企业长期经营的角度,总利润其实是不变的。
以上三点,其实都首先是基于合法原则考虑,切记不要去买假发票,这是大忌。其实,财务人员也需要注意,一定要衡量好短期的职场利得和长期的职场风险,不要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
作者:康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