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价格史上首次跌到负值?一文带你读懂供需矛盾

2020-04-27 18:01:35 0 0

4月21日到期的5月西德克萨斯中质油(WTI)期货跌至负值区间,结算价为-37.63美元,也就是说,卖家要向购买其原油的买家付钱。

 

一个月之后到期的原油期货结算价在每桶20.43美元,凸显出投资者对储油能力不足的担忧。5月合约与6月合约之间的价差为历史上最大。

 

油价为何暴跌?以下,Enjoy:

保罗·海恩 | 作者

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 来源

 

随着病毒大流行使经济陷入停滞,原油库存已经非常庞大,美国能源公司储存石油的空间已所剩无几。如果没有地方储存,那么没有人会想持有即将到期的原油合约。

 

一个月之后到期的原油期货结算价在每桶20.43美元,凸显出投资者对储油能力不足的担忧。5月合约与6月合约之间的价差为历史上最大。

 

 

自2020年初以来,在冠状病毒爆发和之前的OPEC+减产协议破裂的双重打击之下,油价出现暴跌。由于跌势看不到尽头,并且世界各地的原油生产商继续生产,导致不拥有储油能力的交易员不惜成本抛售。

 

油价的极端走势也凸显出美国石油市场供过于求的严重程度。由于全球各国政府延长旨在控制病毒蔓延的封锁措施,导致工业和经济活动几乎陷入停滞。尽管一周前OPEC和盟国达成了史无前例的减产协议以控制供应,但面对全球原油需求减少约三分之一,减产行动依然太迟缓,并且力度太小。

 

疲软的迹象无处不在。甚至在4月20日的崩盘之前,德克萨斯州买家对某些石油的出价就已经低到每桶2美元。在亚洲,银行越来越不情愿向大宗商品贸易公司提供信贷,担心发生灾难性违约的风险。

 

目前,全球原油储存能力已接近满负荷,无论是陆地储油设施还是浮动设施都没有太多的储存空间。据悉,目前贸易商“漂”在海上的原油已经超过1.6亿桶,严重的产能过剩使得当月交割的原油成了如同“烫手山芋”一般的商品。

 

02

 

油价的暴跌,是由于供给大于需求决定的,人们会在不同情况下,选择真正需求的产品。

 

如果问你水和钻石相比,哪一个更有价值?

 

很多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都不假思索地说:“水。”但是,接下来的问题稍有一点变化:一杯水和一杯钻石相比,哪一个更有价值?这时,人们就开始犹豫了。如果他们嘴上还是回答是“水”,我们就会问,如果一杯水和一杯钻石放在面前让他挑,他会拿哪一个?行为上每次都会挑钻石。

 

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人们都会毫不犹豫地拿走钻石而不是水,那他们又怎么会说水比钻石更有价值呢?因为他们会说,水对于生命是必要的,而钻石不是必要的。

 

对,如果他们在沙漠中心快要渴死了,水当然比钻石更有价值。这个回答混淆了不同的语境中不同的权衡,我们的选择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做出的。我们的选择依赖于我们面临的境况。

 

油价暴跌也是同样的道理,过多的储备原油占据了大量的储存空间,却又无法在全时间内实现销售,因此在特殊的背景下,成本的不断增加让原油的供需产生不稳定,才会出现买油桶送油的现象。

 

如果你要拍死一只蚊子以免感染上黄热病,一张旧报纸肯定要比莎士比亚全集更有价值。如果玉米皮塞住了你的牙,你难受得要命,一根牙签肯定比一台计算机更有价值。在特定的情况下,任何东西都可能比其他东西更有价值,因为和我们的选择一样,价值也依赖于境况。

 

经济学家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说同样的事情。要紧的价值是边际价值。经济分析本质上就是边际分析。很多经济学家甚至用“边际主义”这个词来指代我们所谓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边际”(margin)意味着“在边缘上”。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就是额外的收益或成本。经济学理论就是边际分析,因为理论假设了人们的决策是通过比较期望下额外的收益和额外的成本做出的,收益和成本都是站在决策者所处的边界上来衡量的。在经济决策当中,除了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其他的都不重要。

 

 

03

 

 “需要”这一概念鼓励了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却没有充分理解边际思维。

 

人们确实有需要。然而,在一个充满了稀缺性的世界里,人们要权衡利弊——少选择一点甲,是为了多选择一点乙。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家才发展出了“需求”的概念。需求这个概念把人们想获得某种东西的数量,与他们为了得到这些数量要付出的代价联系在一起。这一概念是边际分析的深入且极其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一个“典型”的美国小镇上,人们的计划用水量因价格不同而不同,如表3-1所示。

 

表3-1 价格因用水量而不同

 

 

我们都同意,每个人的确需要用水。但是,好好看一看这张表。它展现了一种有趣的关系:当水价变动时,人们的计划用水量也随之变动。如果水价是每加仑7美分,每天会用掉2300万加仑的水。

 

当水价下降时,原因姑且不论,人们就计划用更多的水。当每加仑2美分的时候,人们每天计划消费8000万加仑;如果水价降到每加仑0.5美分,人们每天就要消费32?000万加仑。

 

当我们把这些表3-1里的信息画成图3-1,事情就变得更有意思了。纵轴表示可能的水价,单位是美元每加仑;横轴表示人们在不同的价格下计划购买的水量。把表3-1中的数字标在图中,并连接起来,我们就得到了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图3-1 一个“典型”美国小镇的自来水需求

 

经济学家称该曲线为“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表示了消费者在任意给定的价格下计划购买的数量。我们“阅读”需求曲线的方法是:选取一个特定的价格,并在横轴上找到相应的点。那个数量就代表了人们计划购买的数量,我们称为需求量。

 

例如,图3-1中的需求曲线显示,如果水价是每加仑0.5美分,每天人们就会用掉32?000万加仑。这就是他们的需求量。他们会使劲用水,好像水不要钱似的,更精确地说,好像水价只有每加仑0.5美分,因为那正是他们为了得到水而必须支付的价格。

 

当水价相对较低时,人们当然不但会用来饮用、洗澡、做饭、洗衣服,还会用于数不胜数的其他用途,如注满游泳池、浇草地、洗车等。很多人在修剪完草坪后不愿意扫地,而是直接接上水管冲马路和边道;每用一次马桶就冲一箱水;冲一个澡也要好半天;洗衣机里也放满了水,尽管衣服数量还不到洗衣机容量的1/4。

 

但是,把这一价格加倍,即每加仑1美分,这时各家各户的行为就会大不相同了。人们会改变他们的计划。需求量会改变。他们会放弃那些不太重要的用途,根据图3-1,每日的用水量会减少一半。把水价再加一倍,即每加仑2美分,他们就会更省了。

 

同样的道理,当水价涨到4美分一加仑时,用水量又会减半。现在每天的用水量只有4000万加仑,很多人会降低洗车和浇草坪的频率,洗衣机只有装满了脏衣服的时候才开。有些人可能会决定不在自己家里游泳,因为水价太贵。注意,即使水价涨到7美分一加仑,人们也不会完全不用水。每天还是会消费掉2300万加仑,可能都是用于“最重要”的用途或者在每个选择者眼中最有价值的用途。

 

当人们面临高昂的价格时,作为优化者,他们会把水保存起来。他们会找出水的替代品。当水变得越来越贵时,他们会努力“减少水的浪费”。他们会决定,再也不值得把水用作某些用途了。他们会找出更有经济效率的方式来实现他们的目标。

 

那些原先用水冲马路上的草渣的人,现在可能会用扫帚扫。为了在洗澡时节水,他们更可能会装上淋浴花洒。为了可以少浇几次草地,从长远考虑,他们可能会种几棵树给草地遮荫。游泳池可能会被后院的蹦床代替。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扫帚、淋浴花洒、树(广义地说,甚至蹦床)都被用作水的替代品。

 

我们上面所说的这一模式极为重要,以至于一些经济学家愿意把它称为“法则”,即需求法则。我们之所以称其为“法则”,是因为它不仅对水适用,而且对一切稀缺品都适用。其表述如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物品价格上涨,则需求量下降;类似地,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物品价格下跌,则需求量上升。

 

 

04

 

经济学理论中的需求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价格和人们想买的数量。对任何物品,你都不能说“需求”为某个数量。需求总是一种关系,把不同的价格和人们在不同的价格下愿意购买的数量联系起来。

 

我们把这一事实表述为:需求是一个明细表或一条曲线。从明细表的一行变到另一行,或者从曲线上的一点移动到另一点,应该总是被称为需求量的变化,而不是需求的变化。请注意我们对需求法则的表述。例如,我们没有说价格下跌的时候需求变大,而是说需求量变大。

 

我们能够明确分离出导致需求变动的一些影响因素,也就是能导致“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

 

一种物品期望价格的变化会导致对其总体需求的变化。恐怖分子袭击纽约和华盛顿特区的那天,对汽油的需求暴涨。人们对未来油价的预期突然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他们当时预期油价会大涨。根据新预期,人们一窝蜂地抢购汽油,希望在涨价之前把油箱加满。换句话说,他们对汽油的需求在“9·11”那天上升了。那天,美国上下普遍如此。(事实上,对汽油需求的暴涨导致了油价的暴涨!)。

 

 “盐的价格要翻番了,我还是要买这么多——所谓需求法则也不过如此。”在许多吃盐上瘾的消费者眼中,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替代盐。此外,很多买便宜货的消费者,如盐、牙签、方便面,可能还有铅笔,他们对价格变化并不敏感。与其说是因为“便宜”使得这些商品的需求高度缺乏弹性,还不如说是因为人们的预算花在这些方面的比例太低。

 

如果盐在你每年购买日用杂货的预算中只占一小部分,那么盐在你每年购物的总预算中的地位就更不必说了。如果在你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问你,你每年在盐上面花多少钱,你可能根本不知道。对于买盐这件事来说,你缺乏动机去成为一个细心、“挑剔”的顾客。

 

如果盐的价格从每磅0.5美元涨到每磅1美元,多数人还是会像以前一样买盐,他们不会有激烈的反应。但是,注意两件事情:

 

这并不违反需求法则,因为这也在整个价格空间中展示出了某种关系。如果盐的相对价格一直往上涨,比如说每磅5美元甚至10美元,家庭会不会仍然像往常一样买那么多盐呢?
其他使用盐的人,比如某些餐馆或是制作半成品的商家,盐在它们的预算中占的分量比较大,所以他们更可能在盐涨价的时候节约开支。美国东北部那些放很多盐在薯片中的企业,肯定会更加仔细地节省。

 

在整个价格范围内,需求曲线不会是完全无弹性的。世间万物无一例外。完全无弹性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线,表示对某种东西来说不存在替代品。你要是明智的话,就不要到现实世界中去寻找这样的需求曲线,这就像是在马的世界中寻找独角兽一样。

 

任何物品都有替代品。人们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有多种方式,他们对各种方式期望的额外收益和额外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在各种稀缺品之间做出权衡,这就是优化的含义。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是在现有条件下的期望额外收益和期望额外成本。